EN
EN
研究中心 | 出海全球新范式,赋能浙商破浪远征 @CCM 2025 Annual Forum
2025年07月29日

2025年7月29日下午,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研究中心(CCM)携手浙江省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ZICCPS)与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CJBS)共同主办的2025浙商出海论坛暨ZIBS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研究中心年度论坛于浙江大学国际校区多功能厅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紧扣中国民营企业出海进程中的三大核心命题——战略布局、组织效能与人才梯队建设,深度聚焦全球关键市场、拆解中国民企全球化战略推进中的重要卡点,通过政企学研多方视角的碰撞,助力浙商突破出海发展瓶颈,探索从“走出去”到“走进去”,最终实现“走上去”的全球价值跃升。

On the afternoon of July 29, 2025, the Zhejiang Entrepreneurs Going Global Forum and ZIBS CCM 2025 Annual Forum was held at Zhejiang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ampus. Co-hosted by ZIBS CCM, ZICCPS and CJBS, the forum focused on three core issues in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s' globalization: strategic layout, organizational efficiency and talent development. It delved into key global markets, analyzed major bottlenecks in their global expansion, and through government-enterprise-academia-research exchanges, helped Zhejiang merchants overcome obstacles in going global, exploring a path from "going global" to "growing global" and ultimately "moving up" in global value.







出海“招式”之战略破立与“5i”理念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院长、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院长、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研究中心主任贲圣林在开场致辞中直击出海三大核心命题:一是“指南针”思维的战略破立,即全球化战略需兼具方向定力与弹性应变,拒绝僵化路径规划;二是组织变革力,企业组织应是“电压转换器”,动态适配全球市场差异,而非固化的“容器”;三是人才定位,人才并不是企业出海的“开销成本”而是“投资资本”,需承载本土基因与全球融合的双重使命。贲圣林还进一步提出了出海战略“5i”理念,包括明确企业全球定位与价值主张的 identity(身份认同)、夯实国际化运营的 infrastructure(基础设施支撑力)、多元兼容力的 inclusive(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与目标市场深度融合的 integrate(深度本地化),以及重视品牌、专利等软性实力的 intangible assets(无形资产),为企业出海提供了独到的系统性指引。




出海“招式”之“站在月球看地球”


华立集团董事会主席、浙江省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创始会长汪力成结合40年实践经验,深刻诠释了出海的关键认知:首先,必需主动跳出舒适区,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全球制造”转型升级,避免陷入被动代工的困境;其次,要理解“本地化”,即人才管理不能仅停留在语言能力层面,更需培养兼具跨文化理解与业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组织建设也需像“变压器”一样,灵活平衡总部统筹与本地市场需求;其三,出海先锋企业应携手共建“避风港”,如华立通过布局全球“三大三小”工业园,共享合规经验与供应链资源,助力300余家企业降低了出海试错成本。他还以“站在月球看地球,绝望才能变希望”的感悟呼吁企业家们以全局视野突破困局、寻找新机。




出海“招式”之螺旋式攻坚与韧性构建


华为前意大利国家总裁、前乌克兰国家总裁缪晓阳则基于海外市场的丰富经验,提出了企业出海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其一,在路径选择上,拒绝“撒胡椒面式”的分散扩张,可聚焦阿联酋、沙特等12个先锋国家,集中资源打造可复制的标杆市场;其二,构建螺旋试错三角机制,通过快速验证市场反馈、固化实践经验、进而实现成功模式的全球复制,建立“30天全球影响”机制,推动个体经验高效转化为组织能力;其三,着力提升组织韧性,前端团队深度贴近客户需求实现敏捷响应,后端则通过流程标准化应对跨文化差异与合规挑战,尤其需警惕工会博弈与税务合规等潜在风险。





圆桌论道:直面挑战、共谋破局


在圆桌研讨环节,20余位重量级企业家及代表性浙商海外业务负责人纷纷聚焦出海实战痛点、难点展开深度对话,结合各自出海历程中的鲜活案例分享交流,在思想碰撞中凝聚共识,为破解行业共性难题激荡出富有建设性的智慧火花。圆桌研讨环节由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副教授、中国管理中心联席主任尹一丁,ZIBS副教授、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万峰,华为前西欧区地区部副总裁陈玉龙联合主持。

 关于人才困局,荣盛、华为等企业代表不约而同地提到,技术人才的跨文化适配始终是海外业务推进的一大阻碍——宗教习俗差异、语言壁垒等,常常导致核心技术人员难以在海外长期派驻,直接影响项目落地成效。为此,企业们也正积极探索破局路径:一方面,联合国内外高校启动定向培养计划,聚焦目标市场本土骨干人才的系统性培育;另一方面推行“关键人才本土化 + 总部文化输出”的双轨策略,既依托本土人才解决文化融入问题,又通过标准化的文化渗透机制,确保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一致性。

谈及合规挑战,大华、传化等企业负责人坦言,全球市场的政策环境瞬息万变,各国税法、劳工法的动态调整往往让企业措手不及。传统 “事后补救” 的应对模式不仅面临高额罚款,更可能错失市场良机,甚至损害品牌信誉。基于此,他们正将合规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前置布局”,即在重点市场组建由本地律师、行业专家构成的法务团队,实时跟踪政策变动并提供解读;同时搭建数字化监控系统,对业务全流程进行合规扫描,从源头降低风险暴露概率。

资产悖论与金融掣肘则也是当下中小企业出海的普遍困扰。多数参会的企业代表们均提到,海外拓展中常常陷入“重资产不敢投、轻资产难扎根”的两难境地。金融配套的滞后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困境——ODI审批难、跨境融资周期长且成本高,资金链的不确定性也让企业不敢轻易迈出扩张步伐。针对这些诉求,现场的金融机构负责人回应称,正针对出海企业的特性设计“信用增级 + 长周期贷款”的组合拳方案,同时也建议中小企业通过抱团入驻海外工业园的方式,共享供应链资源与合规服务,以集约化模式降低个体试错成本,在轻资产运营中逐步夯实扎根基础。


(以上单人照片按照姓氏首字母排序)



凝练共识、擘画未来


浙江省工商联党组成员、秘书长,浙商总会党委书记宋立在总结致辞中精炼了出海三点核心要义:其一,应当持续弘扬浙商“坚韧”的精神,引领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前列。其二,“战略要写在星空,也要写在船舱”,明确战略方向的同时,更要脚踏实地、深耕本地实际。其三,他号召浙商“勇敢地走出去,坚定地走回来”,以百川归海的韧性拥抱世界舞台,既在全球市场扎下深根,又将汲取的养分回馈故土基业长青。




本次论坛不仅精准把脉出海核心症结,更成功构建了赋能中国企业全球化的“理论-实践-生态”三重价值网络。在思维升级层面,打破传统“成本导向”的路径依赖,确立“全球资源高效配置 + 本地价值深度创造”的出海新范式;在经验传承维度,头部企业以千万美元试错成本沉淀的实战模型,成为中小企业规避风险的“避坑指南”;在生态支撑方面,政企学研四方联动,为浙商群体搭建起从“单船出海”到“舰队远征”的系统性保障。潮自钱塘起,帆向星辰开。这场思想碰撞深刻印证了唯有将个体经验淬炼为群体智慧,让坚韧的浙商精神与科学的全球化框架深度融合,企业方能在复杂多变的全球浪潮中勇立潮头,破浪成峰。期待这份凝聚共识的智慧与力量化作浙商扬帆世界的劲风,推动更多中国企业在全球舞台书写新篇章。本次活动由浙江省工商联合会指导,由ZICCPS秘书长阎淬主持,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瑞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平,新和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胡柏剡,印尼浙江总商会常务副会长、浙江绿荣智慧科技集团执行总裁项军等出席本次活动。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