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 速览 国际金融科技监管动态 Global FinTech Trends 1、巴基斯坦国家银行邀请第一批监管沙盒项目申请 State Bank of Pakistan Invites Applications for First Regulatory Sandbox Cohort Abu Dhabi Launches First Quantum-Secure Communications Testbed 3、沙特资本市场管理局就机器人咨询法规草案征求反馈意见 Saudi’s Capital Market Authority Seeks Feedback on Draft Robo-Advisory Regulations 国内金融科技监管动态 Chinese FinTech Focus 4、《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5)》在京发布,着力深化对中国数字金融发展与监管的研究 China Financial Supervision Report (2025) Released in Beijing, Deepening Research on Digital Finance Development and Regulation 5、河北省4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创新应用结束测试 Four FinTech Innovation Applications Exit Regulatory Sandbox in Hebei Province 6、财政部河南监管局:健全完善“线上+线下”监管机制,不断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 金融科技+绿色金融 FinTech + Green Finance 7、荷兰央行加强养老基金的自然风险规则 DNB Strengthens Nature Risk Rules for Pension Funds 8、NSEFI 在 GGGI 清洁能源转型小组会议上重点介绍绿色金融解决方案 NSEFI Highlights Green Finance Solutions at GGGI Panel on Clean Energy Transition 9、中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Guidance on Promoting Green and Low-Carbon Transi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National Carbon Market Issued by General Offices of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State Council 全球重点报告摘编 FinTech Reports and Research 10、数字基础设施赋能数字金融服务:发展中国家的协同演进与治理挑战 Digital Public Infrastructure and Digital Financial Services: Synergetic Evolution and Governance Challeng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01 国际金融科技监管动态 Global FinTech Trends 巴基斯坦国家银行邀请第一批监管沙盒项目申请 State Bank of Pakistan Invites Applications for First Regulatory Sandbox Cohort 8月26日,巴基斯坦国家银行(SBP)宣布接受监管沙盒(RSB)首批申请,该举措依据SBP 2028愿景推出,旨在支持金融领域创新,首批申请将重点考虑汇款、开放银行业务及商家远程入职相关的技术支持解决方案。监管沙盒的建立,是为了让参与者能在受控环境中测试产品与运营模式,SBP表示,这种方式既有助于促进创新,又能维护消费者保护与金融稳定,同时还能为完善监管框架以应对新技术提供参考。SBP称:“通过启动监管沙盒,我们目标是培育巴基斯坦金融生态系统的创新,同时确保监管措施与全球发展保持同步。”此次申请接受时间为2025年8月25日至10月5日,申请人需通过电子邮件提交申请,此外SBP还发布了监管沙盒指南,为有兴趣的申请人提供进一步指导。 相关资讯链接: https://fintechnews.ae/27443/pakistan/sbp-regulatory-sandbox-first-cohort/ 阿布扎比启动首个量子安全通信测试平台 Abu Dhabi Launches First Quantum-Secure Communications Testbed 8月26日,阿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联合阿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学院 (ADGMA)、技术创新研究所(TII)、Hub71及ASPIRE,推出阿联酋首个量子安全通信试验台,旨在增强数字基础设施弹性,研究如何借量子技术提升数据传输安全性。作为合作内容,TII(阿布扎比先进技术研究委员会应用研究部门)已在ADGM内部署专有量子密钥分发(QKD)解决方案,在商业环境中搭建首个此类测试网络,该网络设计为“生活实验室”,提供安全防篡改通信平台,供利益相关者试用案例、操作QKD技术并评估应用潜力。此计划由ASPIRE推动,致力于结合先进研究与实际实施、鼓励跨部门合作;对ADGM而言,项目是应对网络安全风险、强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举措,通过试行量子安全通信,满足辖区内数字资产业务及其他参与者需求。目前测试网络含三节点QKD部署,借生成加密密钥的设备连接三个ADGM位置,确保通信防拦截、防追溯攻击,而这种保护因未来大规模量子计算机或危及现有加密方法,正变得愈发重要。 相关资讯链接: https://fintechnews.ae/27448/abudhabi/abu-dhabi-quantum-secure-communications-testbed/ 沙特资本市场管理局就机器人咨询法规草案征求反馈意见 Saudi’s Capital Market Authority Seeks Feedback on Draft Robo-Advisory Regulations 8月27日,沙特阿拉伯资本市场管理局(CMA)就允许资本市场机构提供机器人咨询服务的监管草案,邀请相关利益相关者反馈。该草案旨在允许持牌投资管理类机构提供机器人投顾服务,此类服务借算法按预设策略管理客户投资,契合CMA支持金融科技、提升市场效率及扩大金融服务覆盖的目标。草案要求机构提前报备投资组合策略及更新,建立算法有效性管控与定期测试机制,投资组合不得集中于单一资产或发行人证券,涉及境外证券需受同等标准监管;机构需向客户披露服务关键信息,注册信息技术官员,在官网公布投资组合业绩(含计算方法及扣费后回报),并满足持续审慎要求以保障服务连续性与投资者利益,草案同时明确了机器人投顾服务定义,截至2024年底,相关平台管理资产约34亿沙特里亚尔,有382,616个投资组合且99.76%属散户。 相关资讯链接: https://fintechnews.ae/27466/fintech-saudi-arabia/cma-draft-robo-advisory-regulations/ 02 国内金融科技监管动态 Chinese FinTech Focus 《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5)》在京发布,着力深化对中国数字金融发展与监管的研究 China Financial Supervision Report (2025) Released in Beijing, Deepening Research on Digital Finance Development and Regulation 8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金融监管蓝皮书: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5)》。其中,总报告着力深化对中国数字金融发展与监管的研究,数字金融已经从1.0时代迈向2.0时代,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典型技术创新可能会催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范式,同时也可能会在网络安全与技术、市场、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数据开放、金融监管等方面带来多重风险与挑战;回顾欧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数字金融监管实践,中国应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应用、数字资产、数字金融生态体系建设等领域的研究和探索,进一步完善数字金融发展体系,有效统筹创新与监管,保障金融体系稳定和安全。总报告还对2024年中国金融监管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和评论,并对2025年中国金融监管发展态势进行预测。 河北省4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创新应用结束测试 Four FinTech Innovation Applications Exit Regulatory Sandbox in Hebei Province 8月26日,河北省金融科技创新监管统筹协调机制发布公告,以下4项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结束测试:一是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雄安分行、工银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基于数字身份的资金支付服务”成功完成测试。二是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雄安分行、中银金融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字外贸金融服务”成功完成测试。三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雄安分行联合申报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非税收入资金支付服务”成功完成测试。四是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分行、中数智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子保函金融服务”成功完成测试。 财政部河南监管局:健全完善“线上+线下”监管机制,不断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 MOF Henan Office Enhances Integrated Online-Offline Supervision Mechanism, Continuously Elevates Informatized Regulatory Capabilities 8月29日,据财政部河南监管局消息,该局持续强化守正创新,着力提升监管效能。健全完善“线上+线下”监管机制,不断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建立河南监管局财政监管综合应用管理系统,以相关金融监管部门数据以及在豫中央金融企业非现场监管报表构建基础数据库,分别对河南省财政金融运行及金融企业国有金融资本运营情况开展日常监测,及时提示预警指标异常变动,全面掌握河南省财政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各金融企业业务收支、成本费用、薪酬管理、不良资产处置、投融资等方面情况。根据线下核实情况开展针对性监管,形成“线上预警—线下核实—督促整改”的监管闭环。 03 绿色金融+金融科技 FinTech + Green Finance 荷兰央行加强养老基金的自然风险规则 DNB Strengthens Nature Risk Rules for Pension Funds 8月25日,荷兰中央银行(DNB)修订2023年推出的气候和自然相关风险管理指南,以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对荷兰金融体系(尤其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的影响。更新后的指南明确,养老基金需有效识别、管理气候和自然风险。DNB确认,自2026年起将对养老基金的气候和自然风险分析开展基于风险的评估。为助力养老基金采用新指南,9月将举办荷兰语网络研讨会,为满足DNB要求、应用修订后最佳实践框架提供实际见解。 NSEFI 在 GGGI 清洁能源转型小组会议上重点介绍绿色金融解决方案 NSEFI Highlights Green Finance Solutions at GGGI Panel on Clean Energy Transition 8月26日,印度国家太阳能联合会(NSEFI)参与全球绿色增长研究所(GGGI)组织的“大规模调动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实现清洁能源转型”小组讨论。印度在会上强调,印度要实现500吉瓦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需更有力金融工具,建议采用混合融资结构降低私人资本风险,借助绿色债券、过渡债券投资输电项目,并用基础设施投资信托基金(InvIT)循环资本、吸引长期投资者。除资本调动外,印度还指出需通过政策确定性、可执行支付安全框架及担保等风险分担模式建立投资者信心,呼吁推行绿色融资分类法以保障透明度、增强利益相关者信任。会议还探讨全球市场复制印度融资创新的路径,强调印度开放准入与竞争性招标框架、即插即用太阳能园区经验及本地化混合融资模式,均有助于降低项目风险、强化融资生态。NSEFI重申,将结合国内专业知识与国际合作,构建强大绿色融资框架,既支持印度可再生能源转型,也推动全球可持续能源发展。 中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Guidance on Promoting Green and Low-Carbon Transi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National Carbon Market Issued by General Offices of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State Council 8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对外公布。这份意见明确,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目前,我国已建立重点排放单位履行强制减排责任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激励社会自主减排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这份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成诚信透明、方法统一、参与广泛、与国际接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形成减排效果明显、规则体系健全、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 04 全球重点报告摘编 FinTech Reports and Research 数字基础设施赋能数字金融服务:发展中国家的协同演进与治理挑战 Digital Public Infrastructure and Digital Financial Services: Synergetic Evolution and Governance Challeng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编者按: 2025年7月,剑桥替代金融研究中心(CCAF)发布研究报告《数字公共基础设施与数字金融服务》(以下简称《报告》),深入探讨了数字公共基础设施(DPI)在推动数字金融服务(DFS)普惠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报告基于对十余个新兴经济体的访谈与数据分析,系统梳理了身份认证、支付系统到数据交换平台在DPI中的建设路径、政策机制与实际影响。报告指出,尽管DPI具备显著的制度杠杆效应,但其对金融普惠的促进作用并非天然成立,仍需匹配配套制度、私营参与与治理机制的协调推进。报告强调,未来政策制定应更加注重用户权益保护、系统互操作性与政策反馈机制的建设,以实现“建得好、用得上、跑得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现摘编《报告》主要内容供参考。 (添加企业微信获取报告编译全文) 扫描识别二维码 添加企业微信|了解详细信息 资讯整理:刘语蔚、张淑敏 报告编译:李煜坤 责编:张淑敏